“我被江西鑫通机械录取了,留在萍乡工作,薪水和成长机会都挺好!”在萍乡学院2025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会上,拿着江西鑫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录用通知的应届生毕业生小陈开心地说。这场热闹的招聘会背后,藏着我市“政校企”三方联合的“留才密码”。2025年,我市正用政策红包、服务暖招、平台桥梁和成长土壤,让我市1.78万高校应届毕业生愿意选择把青春扎根在家乡的热土上。
政策赋能:从“真金白银”到“精准护航”
“开始我就拿到了5000元创业启动资金。”江西应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4届毕业生谢辉,现在提起萍乡的创业政策仍难掩兴奋。去年毕业后,他没跟风往沿海跑,而是留在萍乡创办了萍乡市猴子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孵化基地后,房租、水电、物业费还能报销60%,"算下来,头一年运营成本直接砍半!"如今,他的公司已带动3人就业,成了政策扶持的"活案例"。
为吸引高校毕业生留萍就业创业,我市打出政策组合拳。就业补贴“扩面提标”,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多维度资金支持与岗位保障。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江西籍高校毕业生或江西高校毕业生,2025年内入职省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享每1000元就业补贴,最长可领12个月。2025年全市开发1200余个见习岗位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企业向见习学员发放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见习生活费,人社部门给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补贴。离校2年内未就业毕业生灵活就业最长可享2年社保补贴,标准不超过其月最低档次缴费的2/3。
创业扶持“全程陪伴”,为毕业生创业之路保驾护航。毕业2年内,创业者可获5000元启动资金。入驻创业孵化基地,房租费、物管费、卫生费和非生产性水电费用按其实际费用的60%给予补贴,每个季度不超过1万元。创业贷款额度个人提至30万元,小微企业达400万元,并给予贴息支持。困难群体“兜底保障”,为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筑牢底线。江西高校及中职院校毕业生,符合低保、残疾、助学贷款等六类困难条件之一且有求职创业意愿的,可申领1000元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对脱贫家庭、残疾毕业生实施“一人一策”帮扶,提供3个以上适配岗位,确保有就业意愿者100%就业。
服务提质: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
萍乡学院2023届毕业生刘素在求职过程中四处碰壁,学校"就业之家"迅速启动精准帮扶:通过一对一职业指导提升其求职技能,组织参加政产学研实践活动对接企业需求,最终成功入职湘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实现专业对口就业。
▲就业之家工作人员上门指导
这样的“一对一”服务,在萍乡比比皆是。我市着力打造“就业之家”店小二式服务,推动就业服务精准化、智能化。全市已建成覆盖市、县(区)、乡镇、社区(村)、高校的“5+2就业之家”,配备专业工作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推荐、创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为辖区内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对有求职意愿的人员尽力帮助就业。同时,依托“大数据+网格化”实现精准匹配,线上整合“江西就业之家”“萍乡市人力资源网”“萍乡就业之家”等平台的全市岗位信息资源,运用大数据算法实现“人岗智能匹配”,毕业生只需填写个人简历和求职意向,系统即可自动推送匹配度高的岗位信息,并提供在线简历投递等便捷功能。
平台搭建:从“信息孤岛”到“精准对接”
在江西百新电瓷电气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郑庆琳正专注地给电瓷产品做质检。作为萍乡学院电瓷产业学院的学生,还是大三的她已经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在中材江西电瓷电气有限公司、江西爱瑞达电瓷电气有限公司等企业实习了近3个月。“跟着师傅学实操,比在课堂上更懂岗位需求。”凭借实习时的亮眼表现,还没毕业的她已经收到5家企业的橄榄枝。
这得益于萍乡的“实习就业直通车”。萍乡市创新打造“政校企”协同就业服务平台,通过公共服务进校园和实习就业直通车等多项举措,有效整合全市高校毕业生资源,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精准对接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为萍乡经济社会发展留住人才。
萍乡学院电瓷产业学院围绕本地支柱产业办学,学生在校就能进中材电瓷、爱瑞达电瓷等企业实习,毕业时早已是“熟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市人社部门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今年,高校还组织毕业生走进产业园区,看生产线、聊企业文化,“亲眼见过才知道,原来萍乡的企业这么有实力。”不少学生参观后当场就投了简历。
今年,市人社局联合本地4所高校和企业手拉手,开展“职”引未来职业指导巡回进校园活动。通过政策宣讲、职业指导讲座、工作坊、模拟面试的全链条服务模式,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助力其树立理性就业观念,顺利迈入职场。
生态优化:从“单一就业”到“长远发展”
“萍乡既有产业平台,又有生活成本优势,是我就业选择里的双向奔赴。”毕业于南昌大学的夏雪,去年选择回萍乡进入市人民医院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萍乡人,夏雪见证着家乡对人才的诚意,从就业扶持到生活保障,为返乡学子铺就归巢路。
我市注重构建“留才育才”生态链,市政府出台《萍乡市关于促进各类院校毕业生来萍留萍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推出住房安居“双补贴”,提供最高1000元/月的租房补贴和10万元的购房补贴,同时将公积金贷款额度放宽至60万元。学校也积极响应政策,萍乡学院出台《萍乡学院帮扶大学生留萍就业创业奖励办法(试行)》,对留萍就业(不含定向培养生)连续满六个月以上的应届本、专科毕业生,一次性给予每人5000元奖励。
围绕现代服务、康养、陶瓷等特色产业,萍乡市进一步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以“产教融合”模式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根基,截至目前已开展技能培训1351人次。在创业孵化方面,实施“全周期”服务,入驻基地不仅能获得场地支持,还可享受系列专业服务,包括每月一次创业活动、两次创业专家指导以及一次律师咨询服务。如今,全市12家创业孵化基地里,392个项目带动2591人就业,其中873人是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发了5.4913亿元,为敢闯的年轻人撑腰。就像夏雪说的:“萍乡的诚意,藏在每一项政策、每一次服务里。”
萍乡,不仅有事业成长的土壤,更有“回家”的温度。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正循着政策东风,选择萍乡、扎根萍乡,让青春在家乡的热土上,结出最美的果实,书写属于自己与家乡的双向奔赴故事。
(来源:萍乡市就业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