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报告 | 民生答卷日日新-资讯信息-萍乡市人力资源网
欢迎您,访问萍乡市人力资源网!
登录 | 注册 | 服务热线:0799-6234768
人才中心

向总书记报告 | 民生答卷日日新

2025-10-11 09:40:53 67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聚焦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群众最关切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把一个个民生愿景,变成触手可及的幸福实景。

  稳就业,夯实“最基本的民生”

  9月22日,庐山市蓼南乡农贸市场里,脱贫户黄瑞省正麻利地整理发卡、遮阳伞等日用品。“政府免费租借创业设备,干满半年这些设备就归我。”她指着身旁的三轮车说。曾经,丈夫体弱、两个孩子需要抚养,是压在她一家人肩头的重担。如今,依托江西省“低成本创业”帮扶政策,她的小摊生意日渐红火,生活也更有奔头。

  黄瑞省走出困境,是我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夯实“最基本的民生”成效的生动缩影。

  为促进就业,我省大力推进5+2就业之家建设,织就一张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目前,全省已建成万余家线下5+2就业之家,覆盖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并延伸至开发区、校园、商超、快递站点,形成“城区15分钟、农村15公里”的便捷服务圈。

  政策支持力度空前。省委、省政府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4条举措,加大力度开发岗位,已归集23万个岗位;今年1至8月,延续实施失业保险降费率、稳岗返还等政策,为参保单位减负18.46亿元。

  帮扶重点群体精准发力。今年,我省落实新一轮青年就业政策措施,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发政策性岗位近9万个,向2025届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7703.6万元。毕业生到专精特新企业就业,每年最高可享1.2万元补贴。我省还创新推出“低成本创业”政策,为2000名困难人员提供每人不超过5000元的设备支持,近千人成功创业;启动返乡就业帮扶,五级联动帮扶8万人就业,全省144.3万名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一系列稳就业“组合拳”,进一步促进了就业,2024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6.5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13.4%。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7.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从“低成本创业”梦想成真,到全省创业贷款领跑全国;从5+2就业之家星罗棋布,到144.3万名脱贫劳动力稳岗增收,我省以政策的温度与机制的创新,让更多劳动者端稳了饭碗,筑牢了千家万户的幸福根基。

  强保障,兜牢群众“稳稳的幸福”

  “谢谢你们送来救助金,我可以安心养病了。”近日,上高县芦洲乡黄山村村民黄德根接过医保工作人员递来的1万元救助金核定单,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

  身患白血病的黄德根,曾为巨额治疗费犯难。当地政府通过数据联动监测到他的困境,及时送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有了政策兜底,我对战胜病魔更有信心了。”黄德根说。

  我省始终把医疗保障作为防止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关键抓手,构建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体系,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同时,依托“因病返贫致贫双预警机制”,医保部门与民政、乡村振兴、卫健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对大额医疗支出患者进行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

  小药片连着大民生。为破解“看病贵”,我省常态化、制度化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打出“国家集采+省际联盟+省内协同”的“组合拳”。截至目前,全省已落地执行39批次1455个药品、51批次94类医用耗材和15类体外诊断试剂集采中选结果。去年8月底启动的集采药品进基层、进药店、进民营医院“三进”行动,结束了群众购买集采药只能去公立医院的历史。目前,全省已有6632家零售药店、363家民营医院、1.3万余家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和销售集采药品,越来越多质优价宜的药品走进了千家万户。

  社会保障网持续扩面提效。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420.6万人、428万人、576.6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构建起坚实屏障。补充工伤保险试点已扩至8个设区市、约500万人,覆盖快递、外卖、家政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困难群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我省连续19年将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标准纳入民生实事。今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980元、765元;城市及农村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均提高55元,达到每人每月1275元;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将405万人纳入监测范围,2025年累计新增纳入低保、特困7.75万人,实施临时救助6.28万人次。

  从“病有所医”到“医有所保”,从“困有所助”到“弱有众扶”,我省正以制度之力织密民生保障网,以改革之策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让每一名群众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都能感受到温暖。

  增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住房是群众心中的头等大事,特别是不动产权证历史遗留问题,成了群众的烦心事、糟心事。我省从这一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让群众圆了安居梦。

  萍乡市破解不动产权证历史遗留难题颇具代表性。去年以来,该市针对部分房地产开发项目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导致房屋建成后法定要件缺失,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影响群众落户、入学、融资的问题,由主要领导领题督办,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多部门“并联审批”机制,多个历史遗留项目实现快速办证。截至目前,萍乡市推动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项目99个,涉及房屋4.12万余套。

  从“忧居”到“优居”,我省在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方面持续发力。今年,3.64万余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开工97.4%,1438套配售型保障房加速建设……鲜活的数据背后,正是我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写照。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省持续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让群众呼吸更清新的空气、喝上更干净的水、吃上更放心的食物、生活在更宜居的环境中。漫步赣鄱大地,PM2.5浓度连续4年保持每立方米“20+”微克;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超96%,11个设区市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我省在全国率先推出美丽村庄、“无废细胞”等5项建设指南,150个“无废细胞”实践案例遍布城乡:社区里的旧物置换角让垃圾“变废为宝”,乡村的污水处理站让污水“绕村不入户”。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7.7%,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自然村全覆盖,97.5%的建制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我省把民生愿景变幸福实景远不止于此,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省81个县(市、区)的县域医共体全部达到紧密型标准,村卫生室覆盖74%的建制村,“小病不出村”已成常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农村互助点遍地开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优化托育服务,每千人托位数跃居全国前列;中小学生“可躺式”课桌椅计划让孩子们的午休更舒适……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从星罗棋布的5+2就业之家,到安居乐业的坚实保障;从“家门口”的便捷医疗,到舒适宜居的城乡环境……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将高质量发展成果,具象化为可感可知、可触可及的幸福实景,将民生答卷写进万家灯火。

(来源:江西日报)